一、微专业简介
习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曾指出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但目前工业软件领域缺乏系统的人才教育体系,导致工业软件人才社会储备严重不足。根据《关键软件人才需求预测报告》,2025年我国工业软件人才缺口将达12万人,尤其是兼具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业软件人才。
随着工业4.0的推进,传统制造业亟需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以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国家对智能制造的支持政策不断加强,促进了工业软件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工具。市场对个性化和柔性化产品需求的增加,要求生产系统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入,使得智能制造朝着更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促使相关领域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为了迎合目前工业软件市场迅猛的增长态势,满足智能制造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开设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微专业十分必要。
本微专业立足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响应智能制造产业对国产化工业软件系统及应用的迫切需求,以服务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采用校企协同培养方案,校、企、行业共建,产教科融合协同培养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专业人才创新平台的方式,开展多学科融合创新课程设计,致力于培养既懂智能制造技术,又懂软件设计与应用的复合型工业软件人才,助力智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应用型人才,在未来就业中成长为软件开发人才。
二、微专业特色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电学院拥有“机械工程”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点(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和职业技教育(装备制造)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广东省普通高校数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智能机电装备绿色设计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智能驱控技术与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数控技术及功能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州市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科研教学支撑平台,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增材制造等特色研究方向上优势显著。
本微专业依托机电学院,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此外,还与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教师培训基地,与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实验室,与大族激光、汇川、利元亨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本微专业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的紧密合作,采用校企协同培养方案,共建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产教科融合创新平台的形式,致力于培养既懂智能制造技术,又懂软件设计与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机械和机器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备编程能力,能在机械、电子、建筑等领域及政府部门、职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工业软件应用和二次开发置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本微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
(1)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生应掌握智能制造领域工业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以及掌握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智能制造工业软件进行设计、仿真、优化和数据分析。
(2)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软件开发技能和应用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进行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
(3)强化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领域中的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的能力。
(4)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领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5)培养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和保护用户隐私等。
四、课程设置
本微专业一共开设有 6 门课程,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考核方式 |
开课时间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工程力学与有限元分析 |
3 |
48 |
48 |
0 |
0 |
考查 |
2024-2025学年第2学期 |
CAD/CAE三维建模 |
3 |
48 |
12 |
0 |
36 |
考查 |
2024-2025学年第2学期 |
数据结构 |
2 |
32 |
24 |
8 |
0 |
考查 |
2024-2025学年第2学期 |
操作系统 |
2 |
32 |
8 |
24 |
0 |
考查 |
2025-2026学年第1学期 |
CAD/CAE软件测试技术 |
2.5 |
40 |
0 |
0 |
40 |
考查 |
2025-2026学年第1学期 |
CAD/CAE软件应用实践 |
2.5 |
40 |
0 |
0 |
40 |
考查 |
2025-2026学年第1学期 |
合计 |
15 |
240 |
92 |
32 |
116 |
- |
- |
五、培养模式
(一)面向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专业培养体系
“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微专业瞄准国家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领域的发展方向,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的特点和高端化、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依托先进的工业软件技术与智能制造流程为核心研究对象,构建具有行业导向和区域特色的微专业培养体系。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设定
本微专业基于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领域的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与高校“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确立明确的职业导向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系统化重构,以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开发、应用及创新为重点,结合社会对高端工业软件人才的需求,重新规划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块,培养学生掌握工业软件核心技能,并具备创新性解决方案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
微专业采用理论教学与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讲解、案例分析、项目实战、实验实训等环节,搭建与工业软件真实应用场景高度结合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尤其在智能制造流程优化、工业软件开发与测试等领域,通过系统化的实践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职业竞争力。
(四)以竞赛驱动的创新培养机制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贯彻智能制造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微专业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的教学策略,传承我校竞赛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开发、机器人应用等领域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创新素质,助力学生在智能制造行业的长远发展。
(五)持续学习与职业发展的支持体系
微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型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规划,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六、教学安排与修业年限
本微专业采取单独编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开展教学,安排在晚上或周末授课,授课地点为白云校区;为本微专业学生配备专业班主任、实践教学班主任和辅导员,全程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科竞赛和职业规划等。
修业年限:一年
七、考核与证书
(一)学生按照本微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修读完成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后,经学院审核、教务处审定,发放由学校统一印制的微专业证书。
(二)在完成微专业课程学习后,学生可自愿参加由我校与相关行业协会联合组织的“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工程师”职业能力评估。考核内容围绕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展开,包括工业软件基础知识、智能制造流程设计与优化、软件开发与应用实践等方面的综合测试,符合条件的可获得证书。
八、学费
本微专业招生免收学费。
九、招生与选拔
(一) 招生对象及规模
面向全校二、三年全日制本科生,本期招生50人,择优录取。
(二) 报名时间及方式
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自愿报名,并于2025年10月9日 12:00前将规定材料电子版以“学院+班级+姓名”打包发送至邮箱1129672128@qq.com。在规定时间内,未以规定形式报名的将不予受理(24级已报名的学生无需重复报名)。具体材料如下: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微专业报名表》(见附件)。
2.教务系统导出的成绩单。
(三) 选拔流程
1.资格审查:机电学院对报名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学生名单将在机电学院网站公布。
2.面试
通过资格审查和公示的学生将通过面试的方式择优录取,面试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3.录取
按照“公平、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综合面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拟录取的学生名单将进行公示。
4.报到:录取为“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微专业的学生,届时按照通知要求,到机电学院报到注册。
联系人:张国泉,王庆涛,窦炜强
联系电话:15975027670,15018435979,13278884312
邮箱:1129672128@qq.com; wqtok2005@163.com; sup_dou@gpnu.edu.cn